武漢落戶新政:這類人門檻降低,未來有望武漢城市圈內社保互認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1-20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近日,《湖北省“十四五”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提出,對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取消在武漢中心城區落戶限制。探索武漢城市圈內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累積互認。
武漢落戶新政:這類人門檻降低,未來有望武漢城市圈內社保互認
【概要描述】近日,《湖北省“十四五”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提出,對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取消在武漢中心城區落戶限制。探索武漢城市圈內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累積互認。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1-20
- 訪問量:0
武漢的落戶大門將向更多人群進一步敞開,這讓眾多的人群對生活有了嶄新的希冀。
武漢的落戶大門將向更多人群進一步敞開,這讓眾多的人群對生活有了嶄新的希冀。
近日,《湖北省“十四五”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提出,對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取消在武漢中心城區落戶限制。探索武漢城市圈內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累積互認。
這對受限于社保和學歷等條件無法落戶武漢的人群而言,無疑是一重大利好。
“也就是說,等政策正式實施,我們一家就可以申請落戶中心城區,也能買房了!”戶籍為湖北黃岡市農村地區的80后小伙黎超(化名)在武昌洪山區從事自由職業多年,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由于學歷不夠以及社保限制,他們一家人已在武漢生活有將近8年,但仍未能落戶和買房,只能租房住。如今,《方案》一出,他們的生活有了新規劃。
將農業轉移人口引進來
“現在算是在武漢(不限購的新城區)買房了,但戶口沒轉過來,早幾年沒工作單位,沒兩年社保的買不了房;疫情后又改成像我們這種個體戶,有營業執照滿一年的,可以買房。”老家湖北隨州的武漢個體戶劉飛在武漢工作生活已有14年,聽說這個消息,他滿懷高興地對記者說:“現在情況更好了,口號是‘來了就是武漢人’,現在武漢引進人才,下大力氣!”
近年來,武漢的落后政策接連放寬。就在兩個月前,武漢發布《關于調整完善落戶政策相關條件的實施意見》,將非本市戶籍人員在新城區、開發區就業創業需要滿2年,調整為滿足一定年齡條件的非本市戶籍人員,在新城區、開發區就業創業連續6個月以上即可申請落戶,還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了政策范圍。
結合本次《方案》的出臺,就意味著,武漢中心城區和新城區落戶逼近零門檻。
這也為武漢建成超大城市“鋪路”。《方案》中明確,到2025年,湖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從2020年的62.89%,提升到65%,力爭達到67%。武漢城市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70%以上。將堅定不移支持武漢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在中部地區的城市首位度。合理引導城鎮人口分布,到2035年,形成1個超大城市(武漢)、2個I型大城市、6個II型大城市、10個中等城市,31個I型小城市、25個II型小城市的城鎮規模體系。
對此,《方案》中明確了8個方向的37條具體舉措,除了放寬落戶限制,還將探索武漢城市圈內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累積互認,以及維護進城落戶農民農村權益。
與以往的落戶政策有所不同,本次的《方案》重點提及農民群體。事實上,這一舉措也是落實國家發改委的相關要求。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到,協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各類城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合理確定落戶條件,堅持存量優先原則,推動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便捷落戶。
“賦予農民群體自由遷徙的權利,一方面,他們可以在農村進行農業活動,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提升自己在農村生活工作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自由進入到武漢以及武漢城市群當中,進一步改善工作和生活質量,如此,可以縮小城鄉差距,同時也能盡快實現共同富裕的愿景。”前陜西省咸陽市政府經濟顧問、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何更好地融入?
將人口引進來,如何使其更好地融入?
就目前而言,武漢作為湖北省會,在整個城鎮化的發展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從政策還是落地執行效率在整個中部城市當中都位列前茅。但是,當農村人口融入城市之后,實際上還面臨著一系列挑戰。
“最直接的就是生活的融入,包括技能的提升,所以在農民融入城市的過程當中,要進一步提升軟環境建設等方面的發展質量。”王紅英補充道:“就業問題,以及孩子上學問題,包括老人的養老問題等,都需要體現出更多的包容力。”
“還需進一步加強武漢和周邊城市乃至農村的一些基礎交通設施建設,使得周邊城市以武漢為中心,形成一個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集群,那么這個集群效應可以進一步地輻射到縣域經濟乃至鄉村經濟,使得整個區域經濟形成錯層分布、共同發展的效率型的社會發展模式。”王紅英認為。
對上述問題,《方案》中也重點提及。比如,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非戶籍常住人口。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將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納入流入地義務教育保障范圍。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推動異地就醫備案和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跨省通辦”。
并且,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也將解決。加快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在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和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做好公租房保障,支持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快補齊租賃住房短板,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規范住房租賃市場,完善長租房政策,合理調控租金水平。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地址:武漢市漢陽區人信匯6樓 咨詢熱線:400-110-8380 郵箱:sjht@hoooot.cn
版權所有:武漢世紀宏圖房產經紀有限公司 鄂ICP備0600344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武漢
本網站已支持IPv6 / IPV4雙向訪問 SEO標簽